(资料图片)
很多和我同辈的80后90后,从小外出打拼,只是在春节时才返乡团圆。名义上,老家仍然是我们的根,是写在身份证上的户籍地,实际上,我们好像却和故乡疏离了很多。
几天前,我看到一篇返乡笔记说,“现在只剩下春节、祭祀、葬礼能让人团聚”。这里面似乎存在着某种悖论,漂泊在外的年轻一代,因为祭祀、葬礼回乡团聚,但他们和祭祀、葬礼本身是疏离而又生分的,不能说不重视,却总有点游离在外的感觉。
在我看来,乡土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纽带,而不仅仅是一种物理象征。婚丧嫁娶等大事中那些复杂的风俗礼仪,正是乡村之所以能称之为乡村的关键,是维系村落的重要命脉。
我的父亲在年前去世,这个农历新年变得冷清了,春节前后的祭拜,则成了一项重要的仪式。除夕当天傍晚之际,在父亲坟前点了一盏灯,照亮回家的路;正月初一清早十点前去祭拜,放了一副鞭炮;初二是父亲“烧五七”,在家宅边上对着坟墓的方向磕头放鞭祭拜……
老实说,对这些在乡土流传多年的祭拜仪式,我是有些陌生的,就连在家操持家务的母亲也无法准确地掌握所有“流程”,比如灯具体的摆放位置,每一步骤的先后,等等。只能请教亲戚中的长辈,按照他们的指导一步步来,让父亲的离开能尽量正式一些,体面一些。
我们的长辈们,依旧还在农村坚守,而那些熟络仪式规程的老人,依旧德高望重地出现在农村的婚丧嫁娶上,担任主事的角色。只不过抵挡不住时间的流逝,乡土化的风俗礼仪似乎有了逐渐失传的迹象。
这些年来,随着年轻人的大量出走,乡村的消亡越来越引人关注,一份统计显示,2010年至2020年,我国自然村的数量从360万个跌至270万个,相当于每天消失80至100个。
村庄的消失,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出现在各种春节返乡观察中,只不过相较于物理意义上的消失,文化的消亡,才是触及根本的。
年轻一代回不去农村,乡土文化、礼俗找不到传承,我们和故乡的脐带,终究是在慢慢剪断。很难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只是每每回想起来,总会觉得有些可惜。
下一篇:中山快活谷乐园简介 今日看点
5月14日,郑州经开区第五大街一地铁口,一个核酸采样舱已布点就位,市民有序进行核酸采样。郑州经开区宣传部供图近日,河南省发布《河南省
稳就业保民生。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承办的河南省2022年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将于5月16日启动,持
政策内容由河南省(郑州市)12320卫生健康热线整理(截至2022年5月15日上午9时)01进入郑州市市域外入(返)郑人员须查验两码一证,即健康
5月15日是全国公安机关5 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河南省公安厅公布一批经济犯罪案件,作案手法曝光。信阳宋某等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2
给独居老人发放蔬菜包,骑着三轮车为居民送快递,把多余的蔬菜和可乐送给邻居……上海本轮疫情中,河南籍29岁的刘鹏程在小区主动当起了志愿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