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 
最长12周!“长处方”落地,患者少跑腿
来源: 北京晚报      时间:2023-08-09 08:56:17


(相关资料图)

近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围绕方便居民就医、优化服务提供、简化就医流程、改善服务体验、做好慢病管理、提升签约感受等6个方面,提出10条具体措施。其中,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高血压、糖尿病两慢病长期处方服务,为病情稳定的患者开具4-12周长期处方,并逐步扩大慢性疾病病种覆盖范围。拉长处方管理期限的规定,对慢性病患者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惠民措施。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慢病性患者逐年递增。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已有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与此同时,高血压、糖尿病等也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而是越来越频繁地找上年轻人。慢性病在不同年龄段的迅速扩张,既发出了群众健康状况值得重视的社会性预警信号,也提示病患群体对长期处方的需求日益上升。开具长期处方的便捷度,成为需要定期开药患者的期盼。

慢性病患者为什么普遍在乎医生一次能开多久的药?答案很简单,在定期检查、按时服药等治疗状态下,处于稳定期的慢病患者,只需定期复诊开药即可;但每一次开药,都意味着排队挂号、排队问诊、排队交费、排队取药……不仅要耗费时间和精力,也着实影响生活节奏和心情。年轻力壮的还好些,对于那些需要坐着轮椅被家人或保姆推着去医院开药得老年人,往返一趟的麻烦就更多了。

无论医生还是慢性病患者全都明白,如果处方时间长一些,患者就少被折腾些;如果每次多开一个月的药,就意味患者可以少去一次医院。既缓解慢性病患者拿药难,也节约医生的工作量,同时减少医院的拥挤。既然如此,医生一次开上大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药,岂不最好?按照2007年公布的《处方管理办法》,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即便后来一再调整,如今大多数医院,尤其是社区医院,仍只能开具最长可供4周服用的药量。据北京晚报报道,开长处方的前提首先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慢性病患者病情可能随治疗发生变化,药品的种类和用量需要随之调整,开多长时间的药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判断,不是想开多久就开多久。对于医院来说,多开药也意味多进药,因此在开具长处方时必然要考虑药事管理成本、院内是否有断药风险等因素。

安全必须保障,便捷要兼顾,医院更不能闹药荒。兼顾三者,本次惠民服务举措的出台,包含了两个亮点规定:一是把针对病情稳定患者开具的长处方时限调整到最多12周,在不影响患者治疗进度和整座医院运转的前提下,让患者少跑两趟腿儿,给他们带去极大便利;二是将开12周处方的权限交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手里,这些医疗点是大多数慢性病患者常去的“药房”,患者多在基层医院开一些药,大医院的医疗压力也能减轻不少。

因病施治,才是真正方便患者的医改举措;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才能想出让患者贴心和舒心的好点子。除了开长处方,此次惠民服务举措中还包含预约号源向基层下沉、推进中高级职称医师值守门诊、提供周末疫苗接种、延长城市社区门诊服务时间等多条举措,无不是结合群众期待对医疗服务的优化、改进和提升。小处方,大情怀;小改进,大民生。像长处方这样的医疗改革举措多起来,医药部门利民健民惠民的初心方能落地生根,百姓的身体健康才会越来越有保障。

(原标题:锐评丨最长12周!“长处方”落地,患者少跑腿)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