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 
农技“集成创新”助力青岛扛稳“米袋子”
来源: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时间:2023-08-12 07:57:02

锚定科技、人才、服务三个重点点位,形成从前沿技术研发到技术应用的农技推广生态链

农技“集成创新”助力青岛扛稳“米袋子”

日前,青岛夏粮“成绩单”公布——2023年青岛市夏粮播种面积342.79万亩,单产达每亩420.97公斤,总产量144.31万吨,夏粮再获丰收,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且产量为15年来最高,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资料图片)

“三增”的背后,“农技力量”功不可没。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下简称“市农技中心”)在全市启动农技推广“稳产保供·四季行动”,组织农技力量深入一线分组包片开展服务指导。与气象部门合作,组织专家每周对农业生产情况、气象条件开展交流研判,提出针对性气象灾害防范及生产指导技术意见。利用青岛农情监测数字平台,对全市33个田间监测点位实施远程监测,全面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防范应对能力。抓实病虫防控,在全市布设76套远程智能病虫监测设备,建成一流病虫远程智能监测数字平台,全面提升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为全市夏粮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如果把以上归结为农技力量的“保障”层面,那么,农技力量的“技术”层面也不容小觑——6月19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小麦测产专家组对青岛市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核心基地——青岛青农种子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小麦-玉米“超吨半粮”高产示范田小麦实打测产,该地块小麦亩产达到837.2公斤,青岛小麦单产再创新高。这便是市农技中心通过技术集成应用了一整套绿色增产技术实现的成效。

近年来,青岛依托市农技中心,聚力打通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全链条,全面激发农技推广队伍创新活力和服务能力,组建了一批协同推广团队,创建了一批集成示范基地,取得了一批创新技术成果,培育了一批高素质农民,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不断涌现,助力青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跃居全国第六位。

市农技中心突出示范引领,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在全市布局建设了50个农业技术集成示范基地、240多个示范点,构建起“市级专家团队指导种植大户、种植大户带动小农户”(市级专家团队-种植大户-小农户)扁平化农技推广新机制,将苗头新品种、引领性技术、现代化装备等及时精准直通大户,辐射带动周边广大小农户有机融入现代农业,实现共同发展,有效破解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全市每年有200多个新品种,50多项新技术、新装备在基地得到示范展示和快速推广利用,示范基地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四新”成果转化、农技推广人才实践、高素质农民培训的重要平台和农业技术成果展示的重要窗口。

同时,市农技中心密切与国家、省、市专家团队对接协作,建立“推广部门+基地+科研部门”合作模式,搭建专家成果转化创新平台。目前,依托示范基地建设了科技小院、小麦育种院士专家工作站等20多个成果转化平台,架起农技推广体系与农业科研体系交流合作的桥梁,多个省级以上专家团队落地青岛,第一时间示范展示创新成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

乡村振兴,科技是支撑,人才是关键。青岛强化市级农技中心龙头引领作用,凝聚市县乡三级农技推广、农机推广、农民教育、乡村振兴服务工作合力,各项工作全面起势。积极发挥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系优势,凝聚推广体系、高校院所、涉农企业、专业化服务组织等多方力量,着力推动行业协同。以产业为主线组建粮油、蔬菜、果品、茶叶、肥料、农机、循环农业等农业技术协同推广团队20多个,充分发挥各技术领域专家作用,为种植大户提供关键技术指导和前沿技术服务,形成从前沿技术研发到技术应用的农技推广生态链。

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农业专家,也要靠广大农民。为全面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质效,市农技中心创新服务手段,强化线上服务、优化线下服务,着力培育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为农业农村发展夯基垒台。据介绍,市农技中心组建农技服务专业微信群10个,组织行业专家对全市种植大户开展线上实时指导、答疑解惑;建设农技推广视频号,制发农技短视频20余期,网上点击量超7万人次;开辟线上培训阵地,创新推出“农业专家讲政策”等“云讲堂”直播课程54期,线上观看超100万人次,真正实现农业技术“触手可及”;组织开展农技推广四季行动,年组织农技推广观摩培训活动40多场次,深入基层双线指导2000多场次,培育高素质农民两万多人,集成市级以上主推技术模式48项、引领性技术20项,技术集成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